性別雙週報
Gender  Biweekly  Review
 
 
 


 

■本期性別論壇-「正確」的性別化穿著?
(撰文:台灣立報性別專欄作者卡蜜兒)
■性別新聞選摘

 
【性別論壇】
 


「正確」的性別化穿著?          
撰文:卡蜜兒
有一次,一歲半的弟弟洗完澡後,六歲的姐姐拿出一件自己穿不下的粉紅色kitty洋裝要讓樂之穿。我猶豫的是,這件洋裝姐姐去年還在穿,弟弟穿起來會不會太長影響他走路?果然,裙子都已經長到腳踝,但還是把他帶去給爸爸姑姑姑丈看。姑姑看到忍不住提醒我們:「還是要讓孩子有正確的性別觀念,現在同性戀越來越多」!!
做為一個從事「兩性」「性別」教育的人,旁人似乎會對於我們教養孩子的方式、態度、展現出來的「成果」給予高度的關注。似乎是家長影響甚至決定了孩子的性別認同。彷彿,孩子的性別展現、決定,都是父母所造成的,如果孩子沒有走上一般人的路(通常是指成為一個異性戀),就是家長的錯。
每當我在和孩子討論穿著打扮的事情時,總會不經意想起朋友們曾經跟我聊過的成長故事:有一個本來是T後來變成婆的女同志,從小到大媽媽都給予她非常「正確」的性別觀念,但她變成T那一陣子對於從小到大自己房間裡那堆蕾絲窗簾、床單、香奈兒包包、手錶非常反感,不過變成婆之後又化粧、長髮、洋裝有夠美麗。另一個異性戀女孩則是覺得從小媽媽給她穿的衣服都有夠中性,不夠可愛,導致她能自主選擇打扮風格時,極盡女性化之能事……。
在她們的故事中,我看到的是「自主」這件事。她們都在不能自主又不太情願的幼年經驗之後,追求可以自己決定穿著風格的自由。跟哪一種性別,反而沒有太大的關係。比較沒辦法以「物極必反」的對立態度去思考,不然從T變成婆的那位朋友,難道要稱為「痛改前非」嗎?
每個人的穿著打扮,隨著不同生命階段,會有不同的展現,當然也不可忽略流行文化、時代變遷造成的影響。唯有透過體驗、嘗試,才知道怎樣的風格比較適合自己。無論怎樣的穿著打扮,對自己的信心與認同,才是最不可或缺的風格。
   
(原文刊載於台灣立報,網址: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8655)
 


【性別新聞選摘】
 

綜合新聞
 
瑞典女人「三高」 養兒育女國家幫你扛
「你不會孤單地成為父母。」斯德哥爾摩市家庭中心的社工蓮娜溫柔的一句話,卻是瑞典打破先進國家「女性高教育、高就業率,一定兼有低生育率」魔咒的關鍵 ──養兒育女是國家大事。人口九百萬的瑞典,擁有八成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女人更「生生不息」,擁有傲視全歐的高生育率:平均每名女性生育一點九個小孩。相較之下,台灣女性就業率徘徊在五成邊緣,生育率卻落得在全球吊車尾,去年只有零點九,難怪馬英九總統要疾呼這是「國安問題」。
斯德哥爾摩市副市長安娜‧傑摩兒說,工作是女人自我認同,靠完善托育,女人能兼顧職涯與家庭。如果國家盡全力支持你生兒育女,讓人不用在職涯及生育中兩難;從準備懷孕開始,政府提供產檢到小兒護士的免費支持;小孩一出生,父母可享約一年半的有薪育嬰假,之後有平價托育、課前及課後照顧,上學免費,十六歲前每個月還給約新台幣五千元的兒童津貼──你還會如此猶豫要不要生小孩嗎?這就是瑞典達成高生育率目標的祕訣:對全面家庭友善的福利政策(不只是限於中低收入戶的殘補式福利),與普及的、付得起的公共托育制度。
無微不至、環環相扣地支持人民成為父母,以國家力量協助孩子成長,這是一九三○年代也曾歷經人口危機的瑞典,解決少子女化問題的催生哲學。「我們沒有『家庭主婦』!在瑞典,每個人都工作。」斯德哥爾摩市年輕美麗的副市長安娜‧傑摩兒就是一例,掌管全市福利,兩歲兒子是她的驕傲。「瑞典生育率下降時,政府政策並不以鼓勵婦女生育為要件,而是轉而鼓勵婦女投入勞動市場,並同時推行兩性平權政策,提供追求家庭與職涯的途徑。」中央研究院人口政策建議書結語,可供馬政府三思。  (0704  聯合報,梁玉芳)
 
價廉質優離家近 台灣「夢幻」托育服務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台大教授劉毓秀多年來致力將北歐普及托育制度,轉化為台灣可行的社區照顧模式。由瑞典經驗看台灣,她十分讚賞馬英九總統五月間承諾的「價廉、質優、離家近」托育服務,這是針對台灣生育困境開對了藥方。但檢視近日的催生利多,不論是三千保母補助或五歲免學費,卻不介入品質把關及價格管理,等於把公帑扔到市場補助業者;育兒扣除額又減少提供公共托育稅基,弄擰總統美意。
劉毓秀分析,台灣人不想生,原因不外乎是:經濟負擔太重、缺乏平等的性別分工等等因素,研究早就指出,女性若選擇「照顧」,就等於選擇「貧窮」。近日政府打算補助保母托育費三千元,以及八月就要開始「五歲幼兒免學費」。劉毓秀分析,其實「免學費」只是免了註冊費,以台北市為例,每個月還要繳一萬五的月費。結果是政府花了八十幾億元,家長負擔還是沉重,「這的政策設計有問題!」
劉毓秀說,政策設計說穿了,就是「邏輯問題」加「數學問題」,這些設計算一算就知道達不到效果:零到二歲有三千元保母補助,對月托一萬五、六千元的負擔而言,杯水車薪;五歲「免學費」了,二到四歲又怎麼辦?政府的托育支持「零零落落」,家長怎麼會有誘因放心生小孩?反觀北歐國家,總生育率都在一點九到二之間,接近人口替換率。劉毓秀強調,瑞典育兒福利的設計關鍵在於:「就業才有福利」。人民充分就業,經濟繁榮,政府才有稅金收入,提供普及豐厚的福利服務,回饋到人民身上。古人早就說過「壯有所用」,才能「幼有所養」啊!
劉毓秀說,台灣婦運團體多年就集思如何將北歐模式在地轉化,彭婉如基金會推出的保母管理系統、高雄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都是實驗成功的例子。很多人常有的疑問是:「台灣沒有瑞典的高稅收,可能成功嗎?」她指出,訣竅就在於將瑞典政府以稅收大幅負擔的模式,轉化為「家長自付額為主、政府預算為輔」的設計,父母托育支出將比現況大幅降低。劉毓秀精算過,如果政府能把因少子化閒置的學校空間釋出,成立社區托嬰、托育、課後照顧等設施,由政府負擔空間及開辦費用,並以合理薪資聘用照顧人員,平均每名小孩的照顧成本是一個月七千五百元,「政府負擔三千,家長負擔四千五」,大部分父母會如釋重負;如此公帑就能有效「催生」,是政府、社會及家庭三贏的策略。 (0704  聯合報,梁玉芳)
 
10年來婦女第一胎 年齡延後2.9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指出,民國99年產婦生產第一胎的年齡從10年前的26.7歲上升至29.6歲,延後2.9歲。另外,就育齡婦女總生育率觀察,民國 89年我國為1.7人,去年則降為0.9人,少子化趨勢相當明顯。依內政部統計,民國99年出生嬰兒因生肖屬虎,由於民間習俗所致,國內出生嬰兒數量為16.7萬人,較民國98年減少12.8%。而民國100年1至5月則回增8.3%。如果按胎次觀察,民國99年出生嬰兒以第1胎占5成3最多,第2胎占3成6次之,第3胎以上僅占1成1。
如果依生母年齡結構觀察,民國99年與10年前相較,20至24歲及25至29歲產婦所占比重分別減少12.1%及6.5%;30至34歲及35至39歲產婦則分別增12.3%及7.6%。內政部指出,目前生第1胎產婦平均年齡,由10年前的26.7歲上升至29.6歲,延後2.9歲。另外,就育齡婦女總生育率觀察,民國89年我國為1.7人,去年則降為0.9人,少子化有明顯態勢。(0703 台灣立報,史倩玲)
 
 
防老、減少失能 比照護重要
台灣持續朝高齡社會邁進。專家提醒,除了完善的老人照顧政策,「活躍老化」的概念更重要,失能老人愈少,社會負擔及壓力就愈輕。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人口與調查研究中心主任洪百薰說,人口老化勢必改變國內未來生產力結構,今年台灣的「扶老比」,即十五到六十四歲的生產人口,與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是七比一,即七位年輕人要養一位老人。預估十一年後,將更進一步降為四比一,再過十一年恐怕只剩下二比一,兩名年輕人就要負擔一位老人。「二比一不見得一定比七比一差。」洪百薰說,高齡化社會不只是台灣的議題,近年世界衛生組織推動「活躍老化」及「健康老化」,健康的老年人未必是「依賴人口」,甚至可以提供生產力。
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吳淑瓊說,迎戰高齡社會的首要策略,便是減少失能或需要被照顧的老人,包括推動預防慢性病政策、定期疾病篩檢、預防跌倒,以及提高社會參與機會。第二步則是照顧策略。吳淑瓊說,再怎麼預防,仍不免得面對需要被照顧的長輩,不同地區、族群、教育背景的老人需求不同,必須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例如是社區或機構照顧體系等。(0712  聯合報,劉惠敏)
 
同性結婚/出不了大門的草案 同志看太多
總統府人權小組研議開放同志結婚,同志團體指出,陳水扁當總統時就提過,但相關草案最後連行政院大門都沒出,政府若真有心,就應營造對同志友善的環境,「不要又在選前亂開支票,結果只是空中樓閣!」總統府表示,「國家人權報告」仍待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再開會討論,確認架構內容後,才會撰寫成文,正式提出建議。
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政大教授廖元豪表示,「開放同志結婚」確曾在相關會議中討論到,但據他所知,這個案子至今尚未決議,「可能只是委員個人意見」;本月將舉行的人權諮詢委員會第二次正式會議的議程,也沒有這個提案。
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理事曾嬿融說,同志結婚是基本人權,確實應保障。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常務理事喀飛表示,政治人物多年來常常在選前放話要「推動同志結婚」,但都僅停留在擬草案,從未達成共識、進立法院討論,「未經社會對話的草案,我們已看得太多,毫無信任感。」喀飛強調,政府喊出「同志結婚」才有意義。以同志議題納入性別平等教材事件來說,保守力量一鬧,教育部就自失立場,不見推動性平教育的誠意。「社會歧視要靠教育改變,若社會仍對同志不友善,就算結婚合法,同志也不敢結婚!」他說,馬政府當務之急,應是把同志議題納入性平教育。(0711 聯合報,何定照、王光慈)
 
司法院聲明:離婚監護權案件超過6成歸女方
司法院29日指出,根據最新統計,離婚案件中的監護權案件中,超過6成以上監護權歸女方,男方或得監護權比例僅約3成多。據司法院民國95年至100年5月統計資料,各地方法院裁判離婚事件中,超過6成子女監護權歸屬判給母親。以近兩年資料為例,民國98及99年度各地方法院終結的離婚事件中,分別有1,953件、1,722件附帶定子女監護權歸屬,其中各有1,192件、1,003件判給母親,640件、616件判給父親。監護權給媽媽的比例超過6成,給爸爸的比例僅超過3成,而民國100年 1月至5月也大致呈現相同比例。
法院審理夫妻離婚後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的行使或負擔(一般多略稱為子女親權之歸屬),主要依據民法第1055條及1055條之1等規定。法官在裁判前,會綜合考量包括子女的年齡、性別、健康、意願及人格發展需要,以及父母雙方的職業、品行、健康、經濟能力、保護教養子女的意願及態度,還有父母子女間共同生活的感情狀況等各種事項,並參考社工人員之訪視報告,以子女最佳利益判定子女照護義務歸屬。
司法院表示,如果負擔教養子女義務的父親或母親沒有善盡保護教養的責任或對未成年子女有不利情事,包括另一方父母、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都可以為子女利益,請求法院給以改定照護義務歸屬。(0629  台灣立報,史倩玲)
 
內政部長批教育部:性教材很詳細但都沒教
日前發生國中女學生不知自己懷孕,意外產子後,卻將嬰兒丟廁所處理。日前內政部召開婦權會會前會,與會學者質疑,為何學生性教育竟歸體育司管?內政部長江宜樺也不以為然說,他知道教育部這些教材都寫得很詳細,但都沒有教。
日前內政部召開婦權會會前會,會中台大衛福所教授張玨領銜提案,請教育部及衛生署,針對經期健康教育、性教育,針對未成年少女面臨懷孕可獲得哪些即時的諮商和協助,是否具備性別平等的基本精神與內涵,提出檢視與作為。
江宜樺也忍不住在會中說了重話,他說,教育部這些教材可能都寫得很詳細,但都沒有教,他自己有小孩,所以很清楚,遇到這些課程,學校不是直接跳過去,就是拿去上國英數等課程。教育部國教司司長黃子騰表示,國教司會不定期到校抽查有無正常教學,如果查證沒有正常教學,校長考績將不得考列甲等。 (0630  中國時報,曾薏蘋、葉芷妘)
 
論語「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早已不合時宜/四書列必選學者串連擬提釋憲
教育部強推以「四書」為主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改列高中必選,要求全國高中生從明年起必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反對效應不斷擴大!包括台大、清大、中正大學、中研院等學者正串連反對,台大法律系教授顏厥安昨表示,教育部舉措違憲又違法,若馬政府一意孤行,不排除打憲法官司。教育部去年原已公布高中課綱,論語和孟子維持高中選修科目,但今年二月,教育部突然重修課綱,驟將四書改列必選課程,且六月就馬上定案,兩年至少四學分,每週上一節課,並納入大考命題範圍內。
台大法律系教授顏厥安、清大中文系副教授祝平次、台大社會系副教授范雲、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陳瑞麟、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潘光哲、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張谷銘等多位學者,投書媒體發表共同聲明,反對教育部以粗暴方式強制高中開設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呼籲立即停止此措施。顏厥安表示,我國憲法的本文及增修條文,都強調對各族群文化的平等尊重,重視多元民族性格,且完全未提及中華文化,馬政府用突襲方法,以教育強制措施獨尊中華文化,已違反了憲法。顏厥安表示,《論語.陽貨》中有「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言論,即牴觸了兩性平等的教育觀。台灣文化是多元文化,除中華文化,還包括原住民文化、新移民、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藏傳佛教、日本文化、歐美文化等要素,獨尊中華文化顯也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等法規。(0630  自由時報,林曉雲)
 
國際新聞
帥哥不敵美女 盈拉泰國首位女總理
泰國三日舉行國會大選,由流亡海外的前總理塔信么妹盈拉掛帥的反對黨為泰黨,穩穩拿下過半席次,以壓倒性勝利擊敗由現任總理艾比希帶領的執政黨民主黨,盈拉將成為泰國第一位女總理。獲勝的盈拉表示,為泰黨將與泰發展黨等小黨合組聯合政府。她說:「我要重申,我們準備兌現所有競選承諾。」
四十四歲的盈拉選前承諾恢復塔信執政時期以照顧普羅大眾為主的政策,並誓言促成政治大和解,結束長達六年的政爭。雖然兩大黨選前都承諾會尊重選舉結果,但誰也不能保證他們的支持者不會再爆發衝突。過去六年來,反塔信的「黃衫軍」和挺塔信的「紅衫軍」輪番上演占領機場、癱瘓商圈的街頭抗爭戲碼。目前並不確定掌握大權的軍方是否會接受選舉結果,但據傳軍方日前已派代表和塔信在汶萊會面,同意讓盈拉出任總理,交換新政府不對推翻塔信的將領秋後算帳。二○○六年被軍事政變推翻的塔信,為逃避貪汙刑期自我放逐到杜拜,但在國內仍受到廣大中下階層的支持。由塔信盟友組成的為泰黨今年五月推舉塔信么妹盈拉擔任政黨不分區第一名。(0704  聯合報,田思怡)
 
法社會黨女黨魁爭提名選總統
法國社會黨黨魁歐布瑞宣布爭取黨內提名,競選2012年法國總統大選,歐洲政壇可能再出現一位短髮女性領袖。擔任里爾(Lille)市長的歐布瑞(Martine Aubry)今天在眾人期待下,選擇在里爾市宣布參加社會黨黨內初選,爭取提名參選2012年法國總統大選。在野的社會黨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卡恩(Dominique Strauss-Khan)5月中在紐約被控涉嫌性侵,突然出局後,整個選舉佈局受影響。61歲的歐布瑞在客觀環境下,被簇擁出面參選。身居黨魁大位,她參加黨內初選佔有優勢。她曾任內閣第一大部會就業及團結部長,自2001年至今擔任里爾市長,2008年起擔任社會黨黨魁。
社會黨黨內初選訂在10月9日及16日兩階段投票,以決定提名人選。(0628  中央社)
 
美國版小英?女議員投入大選:不能再忍4
有「茶黨女王」之稱的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巴赫曼(Michele Bachmann),當地時間27日正式宣布角逐2012年的總統大位,她在故鄉愛阿華州滑鐵盧市(Waterloo)向鄉親宣布這項決定。巴赫曼是宣布參選的第9位共和黨人,也是迄至目前唯一的女性參選人。巴赫曼在這場於家鄉舉辦的誓師大會上痛批總統歐巴馬,她說:「不能再忍受歐巴馬繼續執政4年」。她表示,歐巴馬政府的內政外交一團亂,特別是經濟毫無起色,所以是到了做出改變、讓美國「回到正常軌道」的時候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巴赫曼,說她是目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中最敢批評歐巴馬的,她的參選將對共和黨總統初選選情產生重要影響。據了解,巴赫曼一向以大膽敢言著稱,她曾抨擊歐巴馬政府是「土匪政府」,稱歐巴馬推動的醫改法案是「職場殺手」,在美國國內曾引發了不小爭議。1956 年出生的巴赫曼長期擔任明尼蘇達州的聯邦眾議員,還是「茶黨」黨團會議發起人。她在本月13日的共和黨初選電視辯論中突然宣布要參選總統,引發美國各界關注。她也是目前唯一一位正式宣布參加2012年總統大選的女性。(0628  NewTalk 新頭殼,楊宗興)
 
紐約同志婚 725日開跑
同志情侶7月25日起就可在紐約州結婚,屆時預期將湧現同性戀結婚潮,紐約市官員並籌備「紐約市,我願意」(NYC I DO)活動,希望讓紐約成為同性情侶互許終身的首選。根據獨立民主會議(Independent Democratic Conference)報告,估計3年內會有6萬6千對同志在紐約州完婚,將帶來約2億8,400萬美元經濟效益。
全美各地及海外同志情侶可自7月5日起申請結婚許可證。在紐約州結婚需先花35美元申請結婚許可證。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27日談到有關紐約市籌劃狀況時告訴媒體:「我們已做好準備因應大量婚禮。」
紐約將成為美國第6個允許同志婚姻的州,也是當中人口最多的州。紐約州參議員24日以33對29票通過婚姻平等法案,推動這項法案的民主黨籍紐約州長古莫(Andrew Cuomo)立即簽署生效。紐約市行銷暨觀光團體NYC&Company表示:「『紐約市,我願意』活動很快就會上路,我們預期這會對本市310億美元觀光市場,創造數億美元的額外經濟效益。」(0628  中央社)
 
去除性別框架瑞典幼稚園學前做起
瑞典是全球推動兩性平權的急先鋒,政府從兒童學前教育就做起,致力拆解刻板的性別框架,不過一些作法也引發爭議。首都斯德哥爾摩去年成立一家「平等幼稚園」(Egalia),消弭性別偏見不遺餘力。師生不用瑞典文的「他」(han)或「她」(hon),改用自創的無性字眼「hen」。學生也沒有男生、女生之分,一律以「小朋友」來稱呼。
此外,舉凡玩具的布置、顏色及書籍的選擇都刻意安排,確保孩子不會落入傳統性別窠臼。例如小朋友在玩具廚房辦家家酒時,老師會在旁邊擺放樂高積木,希望孩子在煮飯與蓋房子間,不要有心理障礙。一位老師指出,社會總期待女生要嬌滴滴、漂亮可愛,男生要有男子氣概、堅強外向,但平等幼稚園要讓孩子自由選擇,擁有無限的可能。
園長拉雅林表示,平等幼稚園特別強調培養孩子對同志、雙性戀與跨性別者的寬容態度。園裡看不到《白雪公主》、《灰姑娘》等傳統童書。不過即使在平權意識高漲的瑞典,平等幼稚園仍引發不小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對小孩進行心智控制,園方執著於消滅性別角色,但孩子未來面對世界恐將感到困惑。(0628 中國時報,蔡鵑如)
 
地方新聞
高齡化社會 嘉雲澎最「老」
衛生署國健局昨日公布台灣「老化地圖」,並宣告台灣正式進入「人口老化潮」!全國老年人口最多的縣市是嘉義縣,其次是雲林縣及澎湖縣,這三個縣市的老年人口均超過十四%,達到「高齡縣」的標準;另有二十三個鄉鎮區老年人口超過二十%,已是「超高齡社區」,其中新北市平溪區是全台灣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的鄉鎮區,平均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是老年人。
國健局警告,人口老化對國家經濟發展最直接的衝擊,是生產力結構的改變,若不及早做好準備,讓長輩健康、獨立甚至延長其社會功能,恐怕不到十年,國家整個的生產力與競爭力就將面臨極大危機。根據內政部五月統計,全台年齡超過六十五歲的老年人口已達十.七五%,有十六個行政區域老年人口比率超過該平均數,大多以農業縣市居多,其中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的是嘉義縣,佔十五.六九%,雲林縣十五.○ 九%,澎湖縣十四.三九%。
國健局局長邱淑媞表示,「高齡化社會」的判斷標準是以六十五歲的高齡人口比率從七%增加到十四%的「年數」代表老化速度。法國歷經一百一十五年才「慢慢變老」,瑞典花了八十五年,美國花了七十三年,台灣在一九九三年達到百分之七,預計二○一七年達到百分之十四,等於只花了廿四年就快速老化,速度雖比二○○七年已達廿一%的日本慢,但遠比歐美國家快很多。
台灣人口老化嚴重, 根據健保局統計,九十九年健保對象中,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佔十.六九%,門住診醫療利用共新台幣一八○七億元,平均每一百元門住診醫療費用,就有三十四元用於老人。隨著國人年紀增長,各種慢性病也變得普遍,根據國健局先前所做的「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老年人自述曾經醫師診斷至少有一項慢性病,患有三項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率亦高達五成,其中又以高血壓、白內障及心臟病為年長者最常見的慢性病,在心理健康方面,男性老人有一成三、女性有一成七有憂鬱的現象,值得重視。(0712  自由時報,魏怡嘉、施曉光)
 
編彙:yichie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isterhood姊妹派 的頭像
    Sisterhood姊妹派

    Sisterhood姊妹派

    Sisterhood姊妹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