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女性政策-第一篇摘要

【總論:女性的新中間─邁向長治久富,兩性共贏】

第一篇〈總論〉說明本政策的歷史回顧、基本哲理、特色及整體預期成效:

婦運肇始於民權運動,在起初的階段,它遵循的是跟民權運動同樣的意識型態,那便是信仰「機會均等」、「公平競爭」的自由主義,以男性家戶長的標準為標準,讓女人「自由」、「平等」地加入公領域的各項競逐,包括受教權、參政權和就業權,在這種情況下,可想而知唯有符合男性優勢條件、有辦法進入公領域的精英階層女性,其權利才能得到較為充分的保障。而多數婦女因為受制於生育及照顧,而被囚困於公權力所不及的私領域(家庭)中。這便是厲行自由主義制度的國家(例如美國)中婦女至今的基本處境。

現在,在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面臨著家庭功能薄弱化、人口高齡化時代的老弱人口照顧重擔,「選擇照顧等於選擇貧困」、「選擇照顧等於放棄社會參與」的婦女宿命,成為婦運最嚴酷的考驗。譬如,一九九九年美國有四分之一的兒童生活於貧窮線底下──他們的母親們處境如何,可想而知。

美國激進派女性主義者很早就燭見這項困境,因而提出「女人獨立自主的先決條件為擺脫生養功能,及讓婦女和小孩獲得經濟獨立」之見解。這樣的真知灼見,在執迷於公領域、私領域的截然二分,並且聽任自由市場經濟深深侵入福利制度的骨髓的美國,至今「激進」如昔。

然而,世界上卻有一個地區實現了前述視野,那便是北歐各國,他們一方面以國家的資源,尤其是免費或自付額很低的公辦扥育、照護服務,解除女性被迫承擔照顧工作、生命自由選擇權遭受剝奪的宿命,另一方面以國家政策全面促進女性平等參與國家/社會各層級事務的決策。北歐女性的參政率、就業率及各項人權保障,都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

我們發現,北歐對於女性權益的提昇,所憑藉的觀點,其實是來自於美國的第二波婦運。我們發現,北歐各國的高度福利,不僅不像自由市場論者所聲稱的會危及經貿,反而跟國際經濟競爭力並容相成。我們還發現,前兩項發現是相關的,亦即對婦女友善的福利政策,跟國力的提昇和維持是相容的。在北歐,平等、互助、繁榮三者,形成牢固的結合,互為因果,良性循環。

北歐融合自由市場經濟及高度社會福利所形成的「中間路線」,於晚近二十年間遭遇資本陣營的巨大挑戰,因而進行舉世矚目的調整,邁向 去中央化、在地化、施政多元化、活化民間社會等方向,將民主及兩性平等深化到地方/社區層次,如此形成的北歐模式新中間路線,成為本地婦運者及女性主義學者擷取靈感的對象。

讓前述路線在台灣成為可以想像的願景的,是陳水扁執政台北市時代市府的高度開放、親民和效能,這無疑是台灣──甚至是亞洲──前所未見的深度民主實踐。本地婦運及女性主導的社區運動,經由跟陳水扁市府的合作,摸索出「對女性友善的施政應是於政府與民間的重疊面進行」的路線,我們稱之為「台灣新婦運」或「台灣婦運務實路線」,它追求的是透過政府和女性的平等夥伴關係,將前此台灣婦運的諸多目標,逐步務實實現於人民具體生活的各個面向。

「台灣婦運的務實路線」或「女性的新中間」,效法的是務求結合理想與現實、追求多數人認同的北歐務實模式,因此特別注重女性權益跟整體社會利益的相容;於構思的過程,以及對於日後實施模式的設計,特別注重「(兩性)平等」、「全民福利」與「社會和諧」、「經濟繁榮」的相容並進,增進女性對社會的貢獻,並促進整體社會的良性循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isterhood姊妹派 的頭像
    Sisterhood姊妹派

    Sisterhood姊妹派

    Sisterhood姊妹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